7月15日,平安产险正式发布“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境内出行险产品,该产品打破保险仅提供事后赔付无法为客户提供即时救助的现状,成为市场上首款提供“第一现场”救援服务保障的境内出行险产品,推动旅游险从单一经济补偿向全周期风险管理服务转型。
随着国民旅游需求激增,对旅途安全保障的时效性与精细化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旅游险在即时响应、跨区医疗协调及主动预防等方面存在短板,常错过黄金救援期。《“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强化旅游应急救援服务,建立完善机制。在此背景下,保险业加速向“事前防+事中救+事后赔”的风险管理转型,“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便是这一方向的深度探索先驱。

生命极速守护,15分钟启动救援
频发的极端天气严重威胁旅游安全。今年7月初,四川多地拉响黄色暴雨警报,通往九寨沟的公路连发多起泥石流和山体塌方,众多自驾游客被困。亲历者讲述了路途的艰难——“300多公里开了11个小时”“20分钟车程遭遇7处泥石流”。
九寨沟游客的境遇,折射出当下旅游市场巨大的保障缺口。能否在险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协调专业力量施救,成为衡量旅游险保障能力的核心标尺,也是市场最迫切的需求。
为解决客户痛点、填补市场空白,平安产险突破传统救援流程冗长的瓶颈,将客户遇险信息直通专业救援团队,实现15分钟启动救援,并以海陆空黄金72小时立体式救援覆盖泥石流、坠崖等极端场景,为生命争取关键时间窗口。
一位保险业资深从业人士分析:“作为业内首个‘第一现场’救援服务保障产品,平安行这种高效整合集团资源、实现急速响应的模式将成为旅游险服务升级的重要方向。”
异地就医无忧,破解旅途医疗困境
暑期是举家出游高峰,但异地突发疾病或意外伤害让旅客们忧心忡忡。置身陌生环境,不熟悉当地医疗资源分布、异地医保报销流程以及高额医疗费用垫付压力,极易延误黄金救治时间,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今年端午节,一位新手妈妈在内蒙旅游时,1岁多的孩子深夜突发高烧惊厥,体温飙升至40度。身处异地,她找不到最近的儿科急诊,没有本地医保,对复杂的异地报销材料也一筹莫展。这种困境并非个例,她在社交媒体记录的心得引发广泛共鸣,成为无数游客异地就医痛点的真实写照。
为破解这些难题,平安行创新打造了一体化异地就医保障方案,将24小时线上问诊、紧急送药、就医绿通、医疗费垫付和专业陪诊等关键环节无缝串联,有效解决旅途生病受伤需全额自费、紧急时刻找医院难、转诊无人跟进等核心痛点,为游客提供强有力的兜底支撑。
落实风险减量,全流程全周期护航
市场上旅游险琳琅满目,但普遍存在“重理赔、轻过程”的结构性短板,如风险预警机制缺失导致事前防范不足、防灾防损干预能力不足制约事中控制能力,保障场景覆盖局限难以匹配多元出行需求等。这些问题凸显了传统旅游险在“风险减量”上的缺位。
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下,财产保险积极转型,不再局限于“事后补偿”,而是向前后端延伸服务链条,提供事前预防风险、事中主动救治、事后迅速理赔等深度服务。
作为一款全新境内旅游保险产品,平安行首创“防、救、赔、用”模式,构建起无缝衔接的全周期、全流程服务闭环。如提供目的地天气预警,从源头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分钟级启动救援机制,争取黄金救治时间;事后提供医疗报销服务,涵盖医疗运送、费用垫付等,意外事故万元以下24小时内到账;还有线上问诊、送药上门、异地就医陪诊等服务,让出游保障无“后顾之忧”。
在深化风险减量服务的同时,平安产险积极拓展“保险+文体”服务新场景。7月12日,平安产险新疆分公司为“足尖探丝路星光耀新和”香港明星足球邀请赛的香港精装明星足球队员提供总保额超5.9亿元的“平安行”专项保障,覆盖赛事期间的高风险运动意外、高原反应意外、酒店预定取消费用损失等8大风险场景,并提供包含紧急医疗运送和送返、亲属探访等6项救援服务。
此外,随着中国入境游升温,外籍游客在国内旅行面临的不熟悉本地医疗资源、缺乏针对性保障产品等问题日益凸显。平安产险计划将平安行的服务体系延伸至外籍客群,提供多语言支持、协助送返常住地等服务,破解其在中国境内旅途中的核心痛点。
“平安行环环相扣的风险减量服务,不仅回应了旅游市场对安全保障升级的需求,更有助于降低社会整体风险应对成本,提升抗风险韧性。”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平安产险以资源整合、高效响应、全周期服务为核心的模式,为市场提供了有益借鉴,有望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发展,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
来源:平安产险贵州分公司
一审:金星
二审:李懿
三审:雷晓明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