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的目的决定了看电影的水平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看电影的目的决定了看电影的水平


看电影的目的决定了看电影的水平


观众看电影的时候,总是抱着一定的目的。这种看电影的目的会决定看电影的水平。

大多数人看电影都是消遣,是娱乐,尤其是年轻人,谈恋爱的时候去看电影。看电影不是他们的目的,谈恋爱才是目的。有男人谈了一场恋爱,陪着对象看了五场《哪吒2》,看的都快吐了,也就欣赏不出什么美感了。电影本身是一种光与影的艺术,需要观众能够鉴赏。电影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靠导演支配,导演要想把这些东西传递给观众,就需要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功力。观众要想欣赏电影,也要有一定的欣赏水平。大多数观众没有什么欣赏水平,只是到电影院看看热闹。好莱坞电影进入内地以后,开启了大片时代。所谓的大片就是投资多,大导演执导,演员阵容强大,特效多,情节环环相扣,抻着人从头看到尾。很多人都被这样的大片吸引,认为这样的大片才可以代表电影的发展水平,甚至认为这样的大片代表电影最高发展水平。尤其是年轻人,非常喜欢看这样的大片,看时间长了就会被这样的大片吸引。倘若让他们看大导演指导的艺术片,他们就很容易中途退场,或者看到结尾的时候睡着了。他们认为艺术片节奏发展缓慢,而商业大片节奏比较紧凑,而且有很多刺激人的因素,无论是金发女郎,还是红色的跑车,无论是抢银行,还是街头打斗,都可以让人血脉偾张。年轻人受这样的刺激多了以后,就觉得文艺片的节奏缓慢,情节不刺激,即便文艺片用了大导演执导,用了著名的演员演出,也不一定能获得观众的认可。

电影推向市场,有很多人唯票房是从,总是认为票房高的电影就是好电影,票房低的电影就是不好的电影。其实票房高低不是衡量电影艺术的标准,电影艺术需要有专业人员来评价。但看电影的大多都是非专业人员,他们会在网上的电影评价平台打分。这样的分值并不能代表电影艺术的高低,只能说是普通观众的评价。但电影评价的网络平台总是深入人心,时间久了,就对观众产生一种误导,让观众认为评分高的电影就是好看的电影,评分低的电影就是不好看的电影。如此一来,电影评价又陷入了商业化运作的逻辑,还是票房高的电影评分高,票房低的电影评分低。很多年轻人看电影,首先要看看电影评分,评分高的就去看,评分低的就忽略掉,其实已经做了片面化的选择,甚至根本看不到真正的好电影。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年轻人的目的不一定在于看电影,而是在于到电影院谈恋爱,似乎看电影成了婚恋市场一个环节。男女要想走到一起,看电影似乎成了必需的,而能够在一起看电影,就说明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了,下一步就有可能同居,有可能谈婚论嫁。倘若男女不去看电影,并非是为了省钱,而是关系没有发展到那一步。

当电影为了婚恋而存在的时候,就算是电影艺术的一种悲哀。当然,很多人看电影是为了娱乐需要,只是为了找乐子,那么喜剧电影就会大行其道,而悲剧比喜剧的艺术水平更高,能够对人形成持续的影响,却往往被人们冷落。为了找乐子就去看喜剧电影,为了看深刻的电影,就去看艺术片。但很多艺术片票房不景气,院线方存在偷票房的行为,把一些票房不高的艺术片往后排,最终把票房高的电影排到了最前面,甚至明明卖了艺术片的票,却在票面上做了手脚,弄成票房高的电影票,以至于票房高的电影成了所谓的好电影。为了找乐子而看电影,就能够找到乐子;为了消遣而去看电影,就能够在电影院中消遣;为了谈恋爱去看电影,就能够在电影院中谈恋爱;为了寻求刺激去看电影,就可以在电影中找到惊险刺激的情节。看电影的人抱了不同的目的,会看到不同的内容,获得不同的情感。他们看到的都是片面的,却不会综合评价一部电影,即便能够综合评价,写出评分,也仍然具有片面属性,并没有看到电影的全部。真正的影评人会多看几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体会,才能写出相对全面的影评。

就像人们办事一样,报了什么目的,就朝什么方向去,却不一定对其他的目的感兴趣,不一定在其他的方向用力。人的思维和意识似乎就是这样全面,总是在自己希望达到方向用力。进电影院的观众没几个是为了欣赏电影艺术的,大多在消遣,在寻求刺激。即便是谈恋爱的年轻人去看电影,也是为了寻求刺激,因为谈恋爱本身就是刺激的,进入电影院看一些刺激的电影,男女就会紧紧搂抱在一起。尤其是看鬼片的时候,女人比较害怕,就会躲在男人怀里,他们的关系就会进一步发展。看惊心动魄的打斗片、飙车的片子也会让女人躲进男人怀里,似乎他们的目的达到了。电影只是情感的一种催化剂,至于人们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就看抱着什么目的。很少有观众能够完整地欣赏一部电影,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但很少有观众能够对一部电影做出客观的评价,大多数都受了他人的影响,受了电影发行方的公关和营销影响,认为电影不错,而真的看了以后,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觉得不好的就算是上当受骗了,但新的电影上映之后,他们仍然会受到公关和营销的影响,仍然会买票观看,希望能看到自己喜欢看到的东西。导演会迎合观众的心理需求,尤其是迎合年轻一代的观众心理需求,因为大多数看电影的都是年轻人,还有小孩。导演用惊险刺激的情节吸引观众,用快节奏支撑整个事件的叙事,还要用一些自带流量的年轻演员,当然就可以获得商业推送的成功,却不是电影艺术的成功。

想要完整地欣赏一部电影,就不要带什么目的,放松去看,从各个不同角度来审视。审视内容、情节、结构、演员、演艺水平、导演用镜头叙事的风格等等,就会看到一部电影展现出来的更多东西,也觉得一部电影不是那么简单了。倘若只是受了电影发行方的影响,知道导演和演员的经历,作为他们的粉丝去看,就一定会戴了有色眼镜,不一定能欣赏电影艺术了。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