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铸村魂:龙口丰仪店村从传承到振兴的生动实践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舍得”铸村魂:龙口丰仪店村从传承到振兴的生动实践


“舍得”铸村魂:龙口丰仪店村从传承到振兴的生动实践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张琪杨凡于洋王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山东烟台龙口丰仪店村,有一个传承了83年的红色故事:村民们世代祭奠53位牺牲于此的抗日无名烈士,83年未曾间断。“舍命、舍家、舍得”是丰仪店村民常记心间的三个词,也印证了丰仪店村从传承到振兴的生动实践。

龙口丰仪店村航拍图。

对于龙口丰仪店人来说,脚下这片热土,孕育着83年念念不忘的红色基因,承载着83年的红色深情,传承着生生不息的红色精神,沉淀着几代人传承的炽热情怀。

走进丰仪店村乡村振兴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六个字——舍命、舍家、舍得。丰仪店村党支部书记慕泉欣站在展板前,上面挂满了过往的老照片,诠释着这六个字背后的故事。

第一个“舍”,是血的流淌。1942年,战士们“舍命”保家园,在他们的感染下,多年来,丰仪店村陆续有青年参军,接过了新时代的军旅接力棒,成为村庄的新荣光。第二个“舍”,是心的挪移。1958年,为建王屋水库,全村老少“舍家”为发展,搬离祖祖辈辈生活的肥沃平原,迁上贫瘠的山岗。谁愿意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但村民每每想到,“当年的烈士们为了咱能活,连命都可以不要,咱搬个家又算啥?”第三个“舍”,是利的克制。多年来,丰仪店村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舍得”了很多发展机会。

慕泉欣说,从他1997年上任以来,很多项目、企业看中了丰仪店的山清水秀,想投资建厂,可他们都婉拒了。在他们看来,曾经的丰仪店人,为了修建水库,舍弃了良田、房屋,如今的他们一样也可以为了生态环境,放弃经济利益。

如今,这份“舍”化作更蓬勃的“得”。这里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村里以红色教育赋能乡村发展,利用闲置房屋实现屋顶光伏发电,屋内种植松茸。一处房屋,有了两份收益。松茸产品还热销国内外,大大助力乡村振兴。

更让人动容的,是这份“舍得”的传承。走进村头的“抗战学堂”,孩子们腰板挺直,聚精会神地听老党员讲过去的故事。虽然课桌椅都是临时从学校借的,用完了就得还,但村党支部为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坚持把“抗战学堂”办下去。

丰仪店村的“抗战学堂”。

更令人惊喜的是,丰仪店的红色故事正辐射到更远的地方。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院院长李丕志介绍,通过党史部门的牵线,村里与南海、新疆等地的龙口籍戍边官兵互动,他们带回了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泥土、沙子、石头和水,村里的纪念馆里便有了“钢铁长城”。

龙口籍军人为“钢铁长城”添疆土。

李丕志表示,红色革命故事感人至深,而丰仪店村连续83年祭奠英烈,让红色故事代代传承,更加令人动容。“我们通过深入挖掘红色史料,不仅丰富了党史资料,更有效扩大了红色故事传播面,也吸引更多人志愿加入到革命精神的传承中,参与到山村的红色文化建设中。”

“作为胶东革命老区,龙口是一片孕育着红色基因的热土,这里诞生了胶东第一个八路军兵工厂,走出了以张万年上将为代表的一大批共和国将军,输送了大批北上南下的参建干部及革命战士,战斗英雄任常伦荣列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李丕志表示,“丰仪店就是这片热土上不灭的‘火种’。83年来,村民用传承守护信仰,用奋斗续写忠诚。从‘舍命’到‘舍家’,从‘守墓’到‘振兴’,传承红色基因从来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在骨血里的担当。”

慕泉欣说,村里争取再利用几年时间,经过艰苦奋斗,力争实现让“老区更红、山乡更火、农村更美、支部更强、产业更新、百姓更富”的目标,“烈士们用生命换来了和平,我们要用奋斗换来更美好的生活。”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