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千年质启未来》江苏质量文化故事印迹
千年匠心,质承古今。质量是看不见的信仰,是看得见的坚守,是摸得着的承诺,更是刻进岁月的传承。
江苏大地上,质量文化的基因深植于历史脉络,又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从传统工艺的精益求精,到现代智造的卓越追求;从传承千年的质量印迹,到“走在前、做示范”的当代实践——每一帧都是对“质量精神”的生动诠释。
让我们循着这些故事印迹,触摸江苏高质量发展的脉搏。
第一期:明城墙——六百年屹立的答案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带把刀……”在南京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大地上,矗立着一座宏伟的城墙,它斑驳而厚重、牢固中镌刻沧桑。
一块块青灰城砖,棱角分明。一道道深刻痕印,责任彰显。质量高度决定发展维度,这不是普通的姓名时间印记,而是一句句承载着家国兴亡历史使命的质量宣言。
明朝初年,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决心建造一座固若金汤的京师城墙。严苛的“物勒工名”制度下,每块城砖都需刻上府县、督造官吏及烧造匠人的姓名,责任贯穿制坯、烧造、运输全程。每一块合格的城砖,都经过汗水淬炼与烈火熔铸,“敲之有声,断之无孔”,承载着大明王朝对江山永固的深切期盼。
洪武年间,来自长江中下游五省的亿万块刻名城砖,在无数工匠的肩扛手抬下汇聚南京。夯土声如大地的心跳,工匠脊背上的汗水在墙缝中流淌。历时28年,数亿块城砖,在智慧与匠心的完美融合中拔地而起,凝结成蜿蜒35公里、环抱都城的一条巨龙——这是大国工匠时代精益求精的奠基力作。
建成后的明城墙,巍然矗立,成为京师最牢固的屏障。从一块不蚀的城砖到一座不倒的城墙,时间为它的质量做了最有力的担保。明城墙,这座砖石的丰碑,挺起了质量与信诺铸就的不朽脊梁。
今日南京,质量传承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它从古老的砖石铭文中走来,融入对卓越品质的执着追求。每一份“高标准”的坚守,都是六百年质量基因的传承与超越。
出品单位: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支持单位: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
监制:洪丽韩振
编导:高围张泽伟王韦登管婷婷
摄像:王亚东魏饶坤
后期:吴小大朱艳君桂玲玲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