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为深入贯彻落实苏州市“城管进社区”工作部署,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金星苑社区为试点,积极响应并深入实践“城管进社区”工作,通过系统性力量下沉、多元主体协同、清单化管理和治理机制优化等关键举措,着力构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成功探索出一条以“城管进社区”为重要抓手的社区治理效能提升路径,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力量下沉,推动多元协同,打造实体阵地
“城管进社区”,首要前提是人员进社区。金星苑社区严格落实“1名社区城管员+N名城管工作人员+吸纳X方社会力量”的“1+N+X”团队进驻模式。城管联丰中队联合市政、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及物业,成立金星苑行动支部,通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边界与协作流程,打破部门壁垒,盘活多方资源,构建起坚实的“多方协同”工作平台。
行动支部依托“民呼我为”工作机制,建立“社区吹哨,城管办好”快速响应模式:社区城管员主动加入居委会工作群、网格群、物业工作群等线上平台,同时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显著位置公布城管员姓名、电话等信息,畅通沟通渠道,确保群众“找得到城管、问得清情况、能得到回复”,真正成为“群众都能叫上名字的城管队员”。
强化共建,拓展参与渠道,激发自治活力
金星苑社区积极推动行动支部多方主体定期召开联席议事会,将其打造为集协商沟通、凝聚共识、推动落实于一体的治理枢纽。

以联席议事会为纽带,各方精准聚焦社区治理中的痛点堵点,针对东宏路掉头难引发的交通拥堵、小区违建处置后续管理、敦煌路邻里中心周边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等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共同研判、共商对策。这种常态化、机制化的议事模式,既有效打破了信息壁垒、整合了治理资源,更切实推动了一批关系居民切身利益问题的解决,显著提升了社区响应效率与治理效能。
清单管理,融入社区治理,精准对接需求
社区城管员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深度融入社区治理,推动“城管进社区”工作实行清单式管理,围绕“宣传进社区、服务进社区、管理进社区、执法进社区”的“四进社区”核心任务,结合社区实际需求,将居民反映强烈、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具体问题纳入两类清单管理并精准施策。
管理执法清单涵盖快速响应小区违建调查处理、联合整治处罚敦煌路占道经营顽疾、常态化巡查贴单处罚敦煌路及朝阳路道板违停、及时清理偷倒垃圾等工作。服务引导清单则针对朝阳路、敦煌路装修高峰期,主动设置并引导运送装修垃圾至指定堆放点,同时积极协调解决锦苑、泊云亭居民反映的东宏路路口流动摊贩多、工地占道施工导致掉头难问题,优化交通组织,加强巡查执法。

优化机制,深化网格融合,实现闭环处置
金星苑社区在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中,积极推动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综治平安等多张网深度融合,形成高效联动的“一张网”治理格局,由社区城管员、网格员、居民代表、物业管家组成“共治小组”,通过信息共享、联勤联动,实现问题发现更快速、定位更精准。
针对不同问题难易程度,社区建立起一套清晰高效的“分级响应”机制:简单问题“马上办”,一般问题“协商办”,重点问题“联动办”,疑难问题“提级办”。同时,社区持续深化网格内的信息共享、联合巡查、协同处置机制,主动出击查找问题苗头。
这一系列举措有效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将精细化管理的触角切实延伸至社区每个角落,让治理效能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得到充分彰显。
斜塘街道以金星苑社区“城管进社区”试点经验为基础,通过党建引领,以力量下沉、清单管理、机制优化、多元共建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城管进社区”工作落地见效。这不仅全面提升了街道辖区内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更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提供了坚实支撑。
(朱闯桂美子)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