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首届威尼斯国际水彩节成功举办以来,这一全球水彩艺术盛事迅速成为国际水彩界备受瞩目的平台。连续两届赛事吸引了来自数十个国家的数千位水彩画家参与,通过高水平的展览与比赛,展示了全球水彩艺术的多样性与创新性,展现了中国水彩艺术家优异的艺术才华。2024年威尼斯国际水彩节被威尼斯市政厅纳入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50年官方纪念项目,2025年组委会联合英国特纳独立协会,将年度主题设定为纪念威廉·透纳诞辰250周年官方活动,成为国际水彩界的年度盛事。

黄有维个照2025威尼斯国际水彩节将于10月11日在意大利威尼托特雷维索博物馆举行,将延续前两届的高水平组织,邀请16位国际知名艺术家、博物馆馆长、国家水彩画协会会长担任评委,将评选具有创新性与艺术价值的作品,并通过展览、比赛、工作坊及讲座等活动,促进水彩艺术的创新与国际交流,为全球水彩画家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黄有维是中国当代水彩画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新写实主义水彩画的代表画家”。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湖南,后在北京建立个人工作室至今已积累了超过四十年的创作与教学经验。其作品题材广泛,尤以北京胡同、故宫、玫瑰花等系列著称,风格清新明快,充满生活诗意。除了个人创作,黄有维在水彩画教育与推广方面也做出了卓越贡献。他长期担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水彩画高研班导师并通过出版专著、自媒体平台、个人工作室以及“520玫瑰写生季”“在画跟黄有维一起画水彩”等线上线下公益活动的多种形式普及推广水彩艺术。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黄有维先生在国际艺术界的影响力日益凸显。继2024年受邀担任第二届威尼斯国际水彩节国际评委后,于2025年第三届威尼斯国际水彩节再次担任评委。

威尼斯国际水彩节主席团为黄有维颁发评委证书盛鑫煜艺术为国际知名的艺术推广机构,也是威尼斯国际水彩节联合主办之一。为提升威尼斯国际水彩节在中国的影响力,也为推动中国水彩画家积极走向海外艺术舞台,盛鑫煜艺术创始人张鸿宾先生和黄有维先生进行了一场关于艺术、关于审美、关于中国水彩的国际位置的深度对话。
盛鑫煜艺术张鸿宾(以下简称张):您被誉为“中国新写实主义水彩画”的代表人物。在您的创作实践中,您如何定义和阐释“新写实主义”?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主义、照相写实主义有何本质区别?

特累维索市地标性建筑、威尼斯国际水彩节获奖作品展览举办地特累森托宫威尼斯国际评委黄有维(以下简称黄):“新写实主义”是艺术评论给于我水彩画创作的一种艺术风格定调,其评论核心在于通过水彩媒介的特性,将现实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进行再创造,而非简单的模仿或记录。我认为,新写实主义并非对现实的直接复制,而是通过水彩的透明性、流动性与色彩的融合,表达对生活情感的再创造。这种风格强调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情感投射,注重画面中的诗意与生机,而非单纯追求视觉上的精确。与传统意义上的写实主义相比,新写实主义更注重情感的表达与意境的营造,而非对现实的机械复制。传统写实主义往往追求对客观现实的精确再现,而新写实主义则更强调主观情感的融入与艺术语言的个性化表达。此外,新写实主义与照相写实主义也有本质区别。照相写实主义强调对现实的精确复制,甚至超越人眼的视觉极限,而新写实主义则更注重艺术语言的主观性与情感的表达,强调水彩媒介的特性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黄有维先生参加首届威尼斯国际水彩节开幕并致辞
关于水彩绘画艺术中的“技”与“心”
张:您的作品中“北京胡同”与“玫瑰”是两个极具标志性的符号。胡同承载着正在消逝的城市记忆,而玫瑰则象征着普世的浪漫与美好。这两种题材在您的艺术世界里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您在描绘它们时,是如何将个人的情感记忆、文化思考与水彩这一媒介的特性(如透明性、流动性)相结合,从而赋予这些寻常物象以“诗意”和“生机”的?
黄:“北京胡同”与“玫瑰”是我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胡同承载着城市记忆与历史变迁,象征着一种正在消逝的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而玫瑰则象征着普世的浪漫与美好,是情感与自然的象征。
在我的创作中,胡同不仅是对北京城市景观的描绘,更是对城市变迁与文化记忆的反思。作品将胡同的斑驳与温暖并置,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使观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情感的温度;玫瑰则通过水彩的色彩层次与笔触的细腻表现,展现出花朵的柔美与生命力,赋予其浪漫与诗意的象征意义。在描绘这些题材时,我将个人的情感记忆与文化思

首届威尼斯国际水彩节展览现场
张:您的水彩技法非常娴熟,尤其在光影、质感和氛围的营造上备受赞誉。在您的著作《水彩画创作技法解析》中也分享了许多技巧。您认为在水彩画中,“技”与“心”是怎样的关系?在您看来,水彩的“水”性,是如何帮助您超越物理形态的描摹,进而捕捉和传达那些瞬息即逝的情感、光线与生命感的?
黄:在水彩画中,“技”与“心”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技巧是艺术表达的基础,但艺术的核心在于“心”--即情感与思想的表达。水彩画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情感与思想的传达。水彩的流动性与透明性使其能够超越物理形态的描摹,捕捉和传达那些瞬息即逝的情感、光线与生命感。
张:从早期作品到如今,您已持续创作数十年。回顾您的艺术历程,您认为自己在艺术语言、题材关注点或哲学思考上,经历了哪些重要的演变阶段?

第二届威尼斯国际水彩节开幕现场黄:我从事艺术创作的时间跨越数十年,其艺术语言、题材关注点和哲学思考经历了显著的演变。早期我以胡同和冰川雪山等为题材,注重对细节的捕捉和现实主义的表达,作品风格清新、充满活力,展现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随着创作的深入,自己逐渐形成了“中国新写实主义水彩画”的风格,强调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处理,表达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情感共鸣。在艺术语言上,从早期的写实风格逐渐发展出更具表现力的水彩语言,注重色彩的层次与对比,强调水彩画的流动性与透明性,探索水彩画在大尺幅创作中的表现力。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突破传统水彩画的局限,推动水彩画技法的创新,强调水彩画不仅适合小型作品,也能进行大尺幅创作。在哲学思考方面,作品始终关注人与自然、生活与艺术的关系,通过水彩画表达对生命、时间与美的思考。作品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展现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通过水彩画传递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执着,体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对生活的热爱。
从国际评委的角度,中国水彩如何走向世界
张:我们了解到您即将再次担任2025年第三届威尼斯国际水彩节的评委。基于您去年的评审经验和今年的期待,当您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纷繁作品时,您认为一幅真正杰出的当代水彩作品,应该具备哪些超越国界的品质?

黄有维作品
黄:一幅真正杰出的当代水彩作品,应具备以下超越国界的品质:第一,艺术语言的创新性与表现力:作品应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与情感。作品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能够通过水彩的技法与色彩处理,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与思想;第二,题材的深度与广度:作品应关注生活、自然与人文,能够通过水彩画表达对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展现出对生命、时间与美的深刻理解。作品应具有普遍性与普世性,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与思考;第三,技法的精湛与创新:作品应展现出高超的水彩技法,能够通过水彩的流动性、透明性与表现力,展现出水彩画的独特魅力;第四,情感的真挚与感染力:作品应展现出真挚的情感,能够通过水彩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执着,引发观者的共鸣与感动。作品应具有感染力,能够通过水彩画传递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第五,国际视野与文化融合:作品应具有国际视野,能够通过水彩画表达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展现出水彩画在国际交流中的独特价值。作品应具有跨文化的表达能力,能够通过水彩画传递对世界的理解与思考。
张:威尼斯国际水彩节旨在疫情后重振国际水彩艺术交流。从您的国际评委视角观察,当前全球水彩画坛呈现出哪些新的发展趋势或创作面貌?同时,您认为在数字图像和跨媒介艺术盛行的今天,全球水彩艺术家共同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什么?

黄有维作品
黄:从国际评委视角看,当前全球水彩画坛呈现出以下新的发展趋势或创作面貌:水彩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与认可,水彩画的创作与交流更加国际化,水彩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融合与创新成为趋势。水彩画在国际交流中展现出越来越多的跨文化表达,水彩画的创作与传播更加国际化;水彩画的技法不断创新,水彩画的表现力不断提升,水彩画在当代语境中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不断增强。水彩画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水彩画与数字图像、跨媒介艺术的融合成为趋势,水彩画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张:在您看来,当代中国水彩艺术最独特的“中国特色”或“东方韵味”是什么?与西方水彩相比,我们在哲学根源、审美趣味和表现技法上有何差异?
答:当代中国水彩艺术最独特的“中国特色”或“东方韵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哲学根源的差异:中国水彩艺术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强调艺术与自然的融合。中国水彩艺术在创作中注重对自然的观察与表达,强调对自然的尊重与理解;审美趣味的差异:中国水彩艺术注重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强调“意在笔先”、“以形写神”,而非单纯追求形式的完美。
关于水彩艺术的普及教育
张:您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持的“新写实主义水彩画专项研修班”已成功举办多届,并形成了严谨的教学体系。请问这个高研班的核心教学理念是什么?

黄有维作品
黄:我认为核心教学理念主要包括: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创新与实践。高研班打破传统水彩画教学的固有模式,强调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员的基础、特点和题材爱好,进行个性化教学。我们更注重学员的个性化发展与艺术成长。
张、我们知道除了清华高研班以外,近年来您在线上水彩画教学方面探索的成绩也是巨大的,无论从报名参与的人数,还是从规模与影响力方面,您都探索了一整套符合自己教学模式的路径。请您谈一谈水彩画线上教学的心得?
黄: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将水彩画的教学内容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水彩画的技法与创作理念,是我近几年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作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我根据每位学生的兴趣与基础,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在水彩画领域找到自己的方向与风格。这种教学理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对水彩画的热爱与信心。在水彩画线上教学中,不仅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专业性,还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通过线上线下平台,将水彩画的教学推向更广泛的受众,为水彩画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教学的实践路径。

黄有维作品
张、作为一位成功的职业画家,您为何投入如此巨大的精力从事水彩画教学工作?
黄:作为一名职业画家,其教学工作并非偶然,而是其艺术理念和人生追求的自然延伸。我不仅致力于创作,更希望通过教学传承和推广水彩画艺术。我长期致力于水彩画的教学与推广,无论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担任导师、还是在湖南湘南学院担任客座教授、还是从事线上水彩画的普及性推广,我都希望不仅传授绘画技巧,更注重用艺术理念影响学生,强调艺术教育中“以心传心”的重要性。
张、您认为社会和市场对水彩画的价值认知是否发生了变化?要进一步提升水彩画的学术地位和公众影响力,关键在于什么?
黄:水彩画其价值认知在社会和市场中确实有所变化,但其艺术价值并未被完全忽视。水彩画因其独特的表现力和艺术语言,逐渐受到更多关注,但其学术地位和公众影响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提升水彩画的学术地位和公众影响力,关键在于加强学术研究、推动艺术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出版专著、举办展览、参与国际交流等方式,积极推广水彩画艺术。此外,加强水彩画的理论研究和教学体系的建设,也是提升其学术地位的重要途径。
张、您已出版了《黄有维水彩画精选集》、《水彩画创作技法解析》等多部专著和画册。在您的规划中,出版对于您的艺术生涯承担着怎样的功能?
黄:首先,出版是艺术创作成果的记录和传播的重要方式,通过出版专著和画册,能够系统地展示其艺术理念和创作成果,扩大其作品的影响力。其次,出版也是艺术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工具,如《黄有维的水彩入门课》《黄有维的水彩玫瑰课》等书籍,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系统的学习资料,也促进了水彩画教学的发展。此外,出版还为艺术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助于推动水彩画艺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责任编辑:韩璐(EN053)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