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夏侯凤超摄影张中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高质量数据集作为训练和优化AI大模型的“养料”,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突破的核心竞争力。
8月25日,山东数字文化集团(以下简称山东数文集团)与人民网共建语料库合作签约暨项目推进会在济南举行,山东数文集团与人民网正式签约,共建全国首个主流文化语料库。什么是主流文化语料库?它的建设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有哪些意义?

必要性:政策指引+竞争核心力语料库建设成为行业必然选择语料库作为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核心资源备受瞩目。
人工智能大模型有“三驾马车”:数据、算法和算力。而随着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算法趋同、算力普惠的背景下,高质量数据集就成为了构建与训练大模型的基础性关键资源。
高质量数据集是指用于训练、验证和优化大模型而收集、整理、标注形成的覆盖行业核心专业知识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资源集合。如果没有一个语料库来训练AI大模型,大模型就无法学习;语料库越丰富,AI大模型就会变得越熟练、越智能。因此,规模庞大、内容准确的语料库,是大模型能力涌现的基础。
高质量数据集作为人工智能核心资源的地位不断凸显。2025年2月,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作启动会在京召开,27个国家部委代表参加,会议落实“人工智能+”行动,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高效赋能行业发展。2025年3月24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表示,“国家数据局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推动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持续增加数据供给。”“‘人工智能+’行动到哪里,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就要到哪里。”国务院办公厅2025年1月印发的《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提出,“建设文化领域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支持文化领域大模型建设”;2025年6月,《山东省支持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明确,“支持文化大模型开源利用类融合创新项目,集聚版本资源、文献资源和算力资源等,建设文化领域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和语料库,形成一批文化大模型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是政策方针的支持,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语料库的建设势在必行,对于助力区域及垂类产业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是什么:山东提前布局语料库为主流文化传承提供“燃料”主流文化语料库由山东数字文化集团依托人民网、大众报业集团等党报党端党网长期建设发展形成的新闻、理论、评论、政策等权威媒体资源,以及省内文化单位、高校多年来积累的优质私域文化资源,系统性注入主流价值观,确保语料时刻与国家脉搏同频、与社会价值共振,打造成可供AI领域放心使用的“价值合规型”数据资源。经数据采集、清洗、预标注、标注、增强、校审等环节,通过“AI+人工”的方式,精心打磨而成。
主流文化语料库通过标准化的语料分类系统和专业的数据标注平台,解决了目前语料库普遍存在的格式不统一、质量不齐、标准差别等问题,助力各领域和垂类打造准确性、完整性、丰富性、一致性、时效性的高质量语料库,使语料库在场景应用上更加实用和便利。为解决通用大模型常因缺乏针对性语料而“水土不服”的问题,主流文化语料库可深入区域和垂直领域的具体场景,构建富含行业术语和场景化表达的精准语料资源,进一步增强AI的理解力,提升应用效能,加速AI技术与垂类领域的深度融合,驱动产业升级。
主流文化语料库一期重点聚焦山东优秀文化,目前已上线问答语料5万对、基础语料2000万篇,正在打造孔子学术研究、孔子画像等多个高质量数据集。后续计划分期分批建设覆盖广泛、内容丰富主流文化数据集,推动文化大模型的性能跃迁与我省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数字文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传强表示,“主流文化语料库的建设,是山东数文集团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具体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的重要内容。”怎么用:从数据采集到使用一站式操作平台语料库建设的关键在于数据标注。在日前山东出台的《关于加快释放数据价值加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加快数据标注产业发展,2027年年底前,省内建设5个成效明显、特色鲜明的数据标注基地。
文化数据标识如同为数据绘制一幅精细的“画像”,清晰注明其来源、特征和价值,从而成为我们在海量信息中快速定位的“导航地图”。山东数文集团充分发挥自有资源优势,依托在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标本库、基因库、素材库建设领域积累的深厚经验,以及在对多模态数据(视频、音频、图像、文本)进行处理、标识与关联整合的成熟技术成果,进一步推动文化大数据标识基地建设。
“山东数文集团自主研发打造山东文化数据标注平台,提供数据采集、清洗、预标注、标注、增强、审核等一站式全链路服务,支持问答、图片、视频、音频、文件、图谱等多类型数据标注。”山东数文集团技术总监宋耀介绍。标注过程遵循标准化流程。用户提交原始素材入库至统一数据源,完成数据采集与归集;后台剔除重复样本及低质量内容后,完成数据清洗与筛选;核心文本数据自动标注并解析文本语义,生成结构化问答对,通过AI增强功能自动实现问题泛化和答案多样性;在问答对生成后,人工进行精校和审核,以确保数据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在建设孔子数智大模型的过程中,打造了孔子研究高质量数据集、孔子画像数据集两个数据集。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该数据集汇集了来自于山东省社科联、山东社会科学院、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孔子研究院、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等权威文化机构和单位的海量数据。孔子研究高质量数据集构建过程中,归集了数千篇的专业文献与著作,20余名专家学者深度文本挖掘,抽丝剥茧,针对孔子相关观点抽取提炼生成问答对,反复审校溯源,确保数据精确、来源清晰。孔子画像数据集的建立中,专家学者对每幅画像进行了专业的内容标注,细致至画像的创作年代、背景用途、风格材质等,依据权威文献和已有的研究成果一件件溯源,从归集的5000多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艺术风格的图片资料中,标注了上千张,以此构建来源清晰、标注规范、便于搜索和使用的专业数据集,为后续学术研究、文化应用等提供了基础,也为后续大模型生成画像提供了依据。

优势性:数据处理全流程闭环更加高效和高质“山东文化数据标注平台构建了高效、无缝衔接的数据处理闭环,各操作流程兼顾用户导向与智能驱动,提供高度适配、便捷高效的体验。”宋耀介绍。
在上传素材、标注和校对等过程中,平台支持多维协作功能。比如上传过程中,同一数据集可邀请多人共同上传,标注过程也可实现协作处理,为了避免重复劳动,上传后的素材进行智能清洗,保证数据不重复;标注好的数据也会有注明,不会重复生成,以确保数据源唯一性及标注成果准确性。
在数据智能清洗流程中,系统可实现自动去重的功能。针对高度相似的素材,平台支持基于质量的智能筛选,自动剔除低质量样本,大幅提升处理效能与操作流畅度。比如同样的素材,如果存在分辨率低或带水印的,平台就会自动过滤,仅留下高质量数据。
数据校对过程中,平台在图谱类别专门打造了一套AI识别映射关系体系,区别于目前大多数平台模糊、广泛的关系呈现,这套体系可实现关系梳理一目了然。以历史名人为例,平台可自动识别其家庭、朋友、事业、作品、成就、评价、头衔等信息,完成关系归类,形成完整的结构化关系网,大大提高后期数据归集的效率。

此外,为了让大模型更“懂事”,平台配置了AI增强功能,此功能可实现同一问题的多种问法及语义一致的多样化答案。如标记的问题是“孔子的出生地是哪里”,AI增强功能可以智能扩展至“孔子在哪出生”“孔子出生地点”等问题,为后期大模型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数据在处理完毕后,平台还支持一键发布至目标大模型,发布后的大模型可立即基于该数据集进行微调或推理,实现模型能力即时更新与增强,赋能模型快速适配应用场景。
当前,我国正大力通过顶层设计推动语料资源开放共享,语料库建设的开源化趋势日益凸显。“山东文化数据标注平台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为大模型开发中数据收集、清洗、标注和使用提供工具,也为AI算法提供必需语料资源。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开源共建主流文化语料库,形成包容、开放、有序、共享的AI语料新生态,达到1+1>2的效果。”魏传强表示,“下一步,山东数字文化集团还将推出山东文化数据交易平台,提供文化数据集交易服务,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利用与数据资产变现。我们将持续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坚决扛牢服务文化强省建设的使命担当,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