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邱延波
抗战之血,染红胜利的旗帜;和平之光,照亮民族的征途。
2025年9月3日,北京举行庄严的阅兵仪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有人会问,为何80年后还要阅兵?为了纪念!
纪念以生命书写的胜利
这场阅兵,首先是为了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战火点燃东北;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14年间,中华大地满目疮痍,3500多万同胞伤亡,600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大片的国土沦陷。面对侵略者的屠刀,中华民族没有屈膝,而是以血肉之躯迎战强敌。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正式结束。这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振奋的时刻,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辉煌一章。
胜利的背后,是无数生命的牺牲。东北抗日联军在冰天雪地中与敌周旋,杨靖宇将军至死不降;台儿庄战役中,国军将士以命搏命,重创日军;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点燃敌后抗战的希望之火。无数无名英雄在战火中倒下,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胜利的旗帜。阅兵场上,整齐的步伐、隆隆的战车、呼啸的战机,是对这些牺牲者的告慰,是对胜利的庄严纪念。
纪念全民抗战的民族之魂
这场阅兵,更是为了纪念全民抗战淬炼的民族精神。抗日战争不是某一个群体的战斗,而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抗争。国军将士在淞沪会战、武汉会战中浴血奋战,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游击战让侵略者寸步难行。后方的农民倾尽所有支援前线,工人日夜赶制军需物资,海外华侨捐资甚至回国参战。狼牙山五壮士以身殉国,平型关大捷振奋军心,普通百姓的点滴奉献汇成抗战洪流。这些都凝聚成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
阅兵的每一面军旗、每一声号令,都是对这份精神的缅怀。抗战胜利靠的是全民同心,无论是阵前的前赴后继,还是后方的默默付出,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胜利添砖加瓦。这场阅兵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铭记共赴国难的信念。
纪念和平的来之不易
这场阅兵,更在纪念和平的来之不易。14年的抗战,让中国人民深刻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南京大屠杀的30万亡魂,重庆大轰炸中的无辜平民,被战火摧毁的无数家园,这些都是和平被践踏的血泪见证。抗战胜利不是上天恩赐,而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成果。
阅兵场上的现代化装备、严整的军容,展现了中国守护和平的能力。80年前,中国积贫积弱,面对侵略,备尝艰辛;80年后,中国已成为有能力捍卫主权与和平的国家。这场阅兵告诉世人,和平不是乞求来的,而是靠实力守护的。纪念抗战,就是要铭记和平的沉重代价,警醒后人珍惜今日的安宁。
80年前,中华民族在战火中淬炼,以牺牲换取胜利;80年后,我们以阅兵缅怀先烈,致敬历史。这场阅兵,是对胜利的纪念,是对牺牲的告慰,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唯有铭记抗战,方能无愧先烈,无愧历史。
(来源:大象评论)
举报/反馈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