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河南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东盟地区提供丰富优质的农产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9月1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办2025中国(河南)—东盟粮农合作发展大会暨第四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会上,河南省委农办主任,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在答记者问中介绍,河南正在充分发挥“大”的优势,提升“优”的品质,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不仅成功保障了本省1亿人口吃饭问题,每年还向全国、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东盟等地区提供丰富优质的农产品。2024年河南省对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额达6.4亿美元、占全省农产品总出口额30%,是河南最大的出口市场主体。
做大“中原粮仓”
中国有句谚语,叫“中原熟,天下足”。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张王牌”,近年来,河南着力建设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超1/4的小麦,粮食总产已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粮仓”。河南不仅体量大,而且通过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融合模式,使“大粮仓”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小麦、花生育种水平国际领先、供种能力全国第一,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小麦、玉米、花生、水稻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播种用北斗、打药无人机、灌溉用手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常态”。
做强“国人厨房”
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河南重点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将粮食、油料、肉蛋奶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方便美味的食品饮品,推动农产品加工这个“大厨房”产业成为万亿级产业,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103家,既有全国现代化生猪养殖体量最大的企业“牧原股份”,也有全球屠宰加工旗舰企业“双汇集团”,还有全国市场占有份额最多的速冻食品巨头“三全公司”“思念食品”,锅圈食汇、千味央厨等新兴“链主”企业加速涌现,卫龙把一根辣条做到在港交所成功上市,蜜雪冰城把一杯奶茶做到248亿元营收、在全球开店5万多家。
做优“世界餐桌”
餐桌小,食物多。河南坚持树立大食物观,实施乡村富民产业和设施种植业发展行动,大力建设粮食、畜牧渔业、乡村农文旅等6大产业集群,培育小麦、生猪、食用菌等18条产业链,越来越丰盛的河南食材正通过“一带一路”端上“世界餐桌”。河南蔬菜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年产量8000万吨,食用菌产量196.71万吨、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生猪存栏及净外调量、蛋禽产量等均居全国第1位,猪牛羊禽等肉产量居全国第3位。
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和产地追溯体系日臻完善,灵宝苹果通过了HACCP、BRC欧美认证、被称为“亚洲第一高山果园”,西峡香菇、杞县大蒜、柘城辣椒等多个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目录,让河南的农产品不仅有中国“执照”,还有欧盟“签证”,有效保障了“买全球、卖全球”。同时,为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河南倾力打造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豫农优品”,制定准入“十大金标准”,发布首批“豫农优品”名录,打造国家级农业品牌46个、省级知名农业品牌1279个。开展“豫农优品天下行”活动,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信阳茶叶茗香四海,年产70多万吨的思念速冻食品成为海内外华侨华人舌尖上的惦念,更多优质、绿色、安全的“豫农优品”,通过空陆数海“四条丝绸之路”走向了全国乃至全球大市场。(周金淼)
编辑:祝萍审核:王世洋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