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数字化浪潮席卷课堂,当“双减”政策重塑教育生态,当AI技术叩响未来之门,一批新时代教师正勇立潮头,以青春之姿解锁教育新篇。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特推出“教师的故事”系列专题报道,以真实而鲜活的叙事传递教育温度,展现荆楚大地教师用爱与责任浇灌希望、用智慧与创新点亮梦想的动人篇章。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何鹏实习生严呈欣)绿色文化、绿色大兴、绿色习惯、绿色人生。在江汉区大兴路幼儿园,“绿色生态”的办学理念融入了课程,藏在了幼儿求知的心间。该园青年党员教师徐笳雯,作为一名“幼师二代”,以时代为帆,在生态教育和数字技术融合的赛道上,走出了一条“让生态活起来、让童趣不缺席”的学前教育新路。
守教育初心,应时代之需
“十年前说‘好老师’,可能是耐心、负责;现在的好老师除了传统的爱心与责任心,还需具备四大特质:时代性、会用“新”工具、生态情怀和资源整合能力。”这是徐笳雯对“好老师”的新注解,也是她践行教育的方向。
作为湖北省首个获评“湿地学校”的幼儿园,大兴路幼儿园早已将“绿色生态”理念融入日常。

“如何让深耕二十余年的湿地教育‘活’起来?徐笳雯认为,要跟上时代步伐,就必须找到‘数智’这把钥匙。”她带着这样的思考,运用VR眼镜、3D模型、AI生成照片等方式,为幼儿打造出沉浸式互动课堂。今年依托数智平台启动的“三公里”课程资源整合,以园所为圆心,串联起龙王庙公园、武汉科技馆等周边资源,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在实地观察中触摸真实的自然。
在幼儿园五月的AI生态课程挑战赛中,教研组老师们运用新技术设计活动,课程覆盖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五大领域。“优化出《“鱼”你相遇》、《创意环保车》等生态小游戏,不断完善《拯救地球》、《动物法官》等活动教案。“以前讲‘垃圾分类’,孩子记不住,现在通过游戏,他们会主动说‘这个该放进可回收桶’。”徐笳雯笑着说,数智技术不是“炫技”,而是让生态教育“落地”的工具。
从“技术小白”到“生态教育领路人”
创新之路并非坦途。起初面对AI、VR设备,徐老师和同事们也曾陷入“技术恐惧”,“不知道怎么把设备和湿地课程结合,怕操作太复杂吓退孩子。

作为教研组长,徐笳雯带头攻克难题,根据老师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培训,让熟悉相关技术的老师给其他老师分享培训。教研组集体通过研究学习,将研究经验应用到课堂实践中。通过开发AI生态课程和开展课程挑战赛,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并反思改进。
如今,孩子们不仅能熟练用平板电脑与AI互动,还能跟着老师用废旧材料自制“花盆”,将课堂上学到的水循环、垃圾分类知识,变成触手可及的创意作品。徐笳雯也在前不久荣获全国垃圾分类优秀指导老师奖。

以“童趣”为钥,让生态种子扎根童年
在徐笳雯看来,数智是“翼”,生态是“核”,而“童趣”才是打开幼儿心门的钥匙。她既讲述“大道理”教孩子“要环保”,又把生态教育藏在细节里。孩子们亲手绘制认养牌并记录《我的植物日记》,班级也会同步建立培植日志。多样化的社区实践活动,将生态教育的内涵进一步深化。
未来,徐笳雯将继续深耕这条“生态+数智”的路,为幼儿播撒绿色希望种子,开发更多适合幼儿的数智生态课程,联动更多校外资源,让孩子们能走得更远、看得更多。【责任编辑:何鹏】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