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整合政务服务平台,推动难事“一码通办”
群众“码”上说,政府马上办

近日,在威县综合治理中心,“民情通办”平台工作人员在接听热线电话。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怎么才能得到尽快解决?在邢台市威县,很多群众选择拿起手机扫描“民情码”。
9月5日,记者走进威县综合治理中心的办事指挥大厅,只见满墙的数字大屏上,一件件待办事项实时更新,事件状态、事件统计、处理进度、评价得分等一目了然。
“这是我们为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而打造的‘民情通办’平台,上面显示的一件件事项,就是大家通过扫描‘民情码’告诉我们的烦心事、忧心事。”威县“民情通办”服务中心主任蒋俊晓指着屏幕说。
蒋俊晓介绍,“民情通办”平台由当地的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职能部门门户网站等15个政务服务平台资源整合而成,力求“一站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实打实解民忧的同时,该平台还将群众反映的诉求分门别类,分为教育医疗、物业管理、道路交通等20个类别,实行登记、转办、反馈、评价、归档全流程网络管理,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转变。
“‘民情码’普及程度如何?”记者问。
“目前,全县城乡大街小巷的显著位置都张贴有‘民情码’,方便群众随时随地扫码办事。此外,‘威县发布’及各乡镇、职能部门的微信公众号上也嵌入了‘民情码’。”蒋俊晓回答。
扫码反映的烦心事是怎样快速解决的?蒋俊晓向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
“前段时间,康泰小区部分居民反映水压低,吃饭和洗漱用水等需求受到影响。因供水问题涉及社区居委会和供水公司等单位,居民分别向有关单位反映,都没能及时解决。”蒋俊晓介绍,相关信息上传至平台后,平台很快派出工作人员专项盯办,经小区居委会和供水公司联合排查发现,导致水压偏低的原因是供水管道出现破损,随后仅用一天时间就解决了。
群众“码”上说,政府马上办。“按照平台规定,政策咨询类问题要在10分钟内回复,公共服务类问题要在1个工作日内反馈,其他事项须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对于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办结的事项,须向诉求人做好政策解释和情况说明。”蒋俊晓说。
不仅如此,群众扫码后能在手机端实时查看办理进度,待事项办结后,还可对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真正实现“群众有所呼、平台有所应、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咋办?”记者追问。
“这点我们也考虑到了。”蒋俊晓说,为让每名群众的诉求、心声都能被听见,威县还打造了一支综合网格员队伍,实行分片管理,通过“一日双巡”机制,收集、上报所负责辖区的群众诉求。
坚持线上线下齐发力,目前,威县已拥有4300余名综合网格员,覆盖全县所有社区、村庄,把信息化服务触角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
据了解,“民情通办”平台自2021年运行以来,累计解决群众诉求6.8万件,办结率98.23%,群众满意度在96%以上。“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民情通办’平台功能,开发更多群众高频使用的应用场景,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数字化水平。”蒋俊晓说。(河北日报记者刘冰洋)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