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稻浪翻涌 “丰”景这边独好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冰城稻浪翻涌 “丰”景这边独好


冰城稻浪翻涌 “丰”景这边独好


载歌载舞庆丰收。本报记者韩伟摄

实习生侯力维本报记者刘首辰刘姝媛

金秋时节,稻浪翻涌。9月23日上午,在道里区闫家岗农场,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黑龙江省主场活动在一片金色的稻谷海洋中举行。

活动现场,辛勤耕耘两季的农民望着即将收割的稻田,憧憬着每一粒粮食都能卖上好价钱;企业纷纷展出各自品牌特色农产品,与带货主播一起努力,希望将家乡特产卖出品牌、卖出口碑;市民游客喝着稻田咖啡,一览壮丽的稻田画,感受大粮仓给予“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踏实感……闫家岗农场里的一组组画面,正向全国人民报喜:“丰收了!”

农场开镰收割庆丰收

农户喜悦憧憬好价钱

随着一声“开镰啦!”嘹亮的口号,闫家岗农场内9台无人驾驶联合收割机以人字形收割雁阵,开足马力、整齐前进、颗粒归仓。

在稻田旁,石彦春一直在用手机拍摄收割画面。作为当地的普通农民,虽然年年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他的心情依旧很激动。“我家有200多亩水稻,今年亩产量约1000斤,比去年能提高100多斤呢。”石彦春介绍,我省近些年积温高,有助于提高产量,而且坐拥广袤黑土地,以及智慧农业的助力,如今他种地早已从“凭经验”变成“看数据”、从粗放种植到精耕细作,“今年长势好、品质也不错,粮价定了之后估计能赚五六万块钱。这个冬天不用忙着四处打工,先休息一段时间。”

据介绍,今年我省深入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千方百计稳面积、提单产、固根基、增产能。通过高质量备耕、高标准春种、精细化田管和全过程防灾减灾,全省粮食生产形势好于去年。

除了粮食作物,其他特色农产品也迎来了丰收,助力农民增收。在活动展销区,道里区榆树镇新乡村特色农业展位前摆满了一串串颗粒饱满的葡萄。新乡村村委会主任王国良说,他们村从2003年开始种植葡萄,到现在已有20多年历史。当地产的葡萄品质上乘、色味俱佳。“目前全村有葡萄种植大户50多户、葡萄棚室近200栋,年总产值600余万元。”

农户颜世田正吆喝着让市民游客免费品尝他家的葡萄。“今年我的大棚又结了1万多斤葡萄,目前已经收入十多万元,你看,这会儿工夫我手机提示又有收入进账了。”老颜笑得合不拢嘴。他说,过了采摘季,就准备带着老伴去山东旅游。

300余种黑土优品

从田间展台直通直播间

活动现场的“黑土优品”及定制农业集中展销区,俨然成为黑土好物的“集结地”。在道里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下,来自65家企业的368款“黑土优品”授权产品及优质农产品集中亮相,并与直播带货活动双线并行。

活动现场,参展企业代表卖力担当土特产“推介官”,观展群众精挑细选开启“买买买”模式。在五常市大米生产企业乔府大院展位前,市民王女士站在大米摊位前,抓起一把凑到鼻尖闻了闻,颗粒饱满的米粒带着新米特有的清香,她当即决定买10斤,“很鲜,熬粥给孩子喝。”她说。“今天带少了!不到11点现场的大米就卖光了,没想到丰收节的消费力这么强。”乔府大院企业市场推广部负责人关欣然说。

好迪娜食品有限公司带来的极具东北特色的深加工产品——大黄米锅巴更是成为现场“爆款”,为参展准备的上千份产品1小时就售罄。

与此同时,直播带货活动火热展开,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引擎”。北大荒的带货主播李婉丽从当天7时许便开启直播,“直播间人数峰值达1万多人,1小时销售额突破1万元,远超平时几千人的常规流量。”李婉丽说,直播中主推的2025年五常新米,借助丰收节的节日氛围成为消费者争抢的热门产品。“我们在镜头前不仅展示产品,还讲述东北特产背后的故事、解答南北方差异的常识问题,消除了消费者对‘假货’的顾虑,打造黑土好品牌。”

从集中展销到直播带货,这场丰收节活动不仅是一次农产品的“盛宴”,更诠释了广袤黑土地作为粮食安全“压舱石”的责任与担当。

丰收节里算起“融合账”

沉浸式文旅体验“大国粮仓”

丰收节,不仅是对“大国粮仓”的盘点,更是对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颜世田向现场游客吆喝着自家种植的葡萄时,手机里又传来老伴儿的微信:“采摘园又来一批顾客,这批‘阳光玫瑰’不愁卖啦。”老颜告诉记者,他经营的葡萄采摘园今年采摘季迎来游客爆满。“村主任帮我们大力宣传优质品种,还新增民宿、休闲观光等项目,带动了我的采摘园,让我们一大批普通农民成为种植大户。”老颜说,今年他的5个葡萄采摘大棚游客接待量同比增加三四成。

在农文旅融合展区,农趣运动会吸引众多农垦职工、农民代表、市民游客参与趣味竞赛项目,在展现新时代农民勤劳能干、乐观向上精神风貌的同时,也让游客近距离感受乡村幸福生活,共同分享丰收的甜蜜与喜悦。

在运动会场地外,“稻田小火车”搭载着游客驶来,大家趴在车窗边,看着金色稻穗,感受着闫家岗稻田艺术农场不一样的秋意礼物;在“一号观光塔”上,游客欣赏着巨型稻田画,拿出手机随手一拍便是一张“诗和远方”。不仅如此,农场内还设有窑炉面包坊、稻田咖啡等,让游客在观赏农业美景的同时,也能享受特色美食。

刚刚办理完退休手续的双城居民王富冬,第一次到闫家岗农场旅游,“本来我是奔着看稻田画来的,没想到赶上了丰收节。站在稻浪前,我被丰收的气势所震撼,这是我们产粮大省的底气,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安全感。”王富冬喝了一口添加大米厚乳的稻田咖啡说。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