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板栗”向新“金字招牌”更亮
——走一线看丰收(四)

9月24日,迁西县白庙子镇果庄子村,栗农正在查看“晚栗”情况。河北日报记者师源摄
秋风起,板栗香。
9月24日,唐山市迁西县东荒峪镇松棚子村板栗收购点,栗农正忙着将一袋袋“晚栗”送来过秤。
“这板栗好,油亮油亮的!”栗农马海艳刚把板栗倒在筛粒器上,就引来众人一顿猛夸。
“示范园就是好,种植全过程都有专家指导,省心不说,品质还有保证!”马海艳告诉记者,他家有将近10亩板栗,今年大概能打出板栗5400斤,亩产较去年增加了约150斤。按照均价每斤6.6元计算,比去年多收入近一万元。
全国板栗看京东,京东板栗看迁西。作为京东板栗的核心产区,迁西现有板栗75万亩,栗树5000万株,年产量8万吨,综合产值突破25亿元。“迁西板栗”先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首批河北省十佳区域公用品牌、河北省地理标志产品等,实现从“商标”到“品牌”的跨越,成为农民致富的“金字招牌”。
“过去栗农守着‘金字招牌’单打独斗,如今我们是抱团发展,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迁西县板栗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郭振畅介绍,他们划分了东、西、南三个板栗示范区,大力推广压冠修剪、精准施肥等新技术,保品质、促增产。今年5月,迁西县又选取5个镇的10个村作为试点,统一标准种植绿色生态有机板栗,打造板栗精品示范园。
汉儿庄镇北杨家峪村民赵玉田家的板栗,早在5月就被预订了。今年的板栗收获季,他不再像往年那样骑着三轮车,到各个收购点问价、比价。
“竞拍会上拍了个好价钱,每斤比去年多一块钱,今年多赚八千块钱呢!”赵玉田说。
栗子好,还得会吆喝。今年5月,迁西县组织了板栗精品示范园认购权竞拍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多家企业参与,实现了栗农、企业与政府三方共赢。
讲好品牌故事,产品过硬是基础,优选品种也很关键。
东荒峪镇西马庄子村起伏的山坡上,成片的板栗树郁郁葱葱,一个个“小刺球”挂满枝头。
“这个品种是‘燕凤’,再有一周就熟了,估摸着亩产能有600斤。均价每斤6元,6亩板栗早被客商预订了。”板栗种植大户郝庆有说,家里种植的品种主要是“燕山早丰”,需要其他品种授粉。以往,他自己找的授粉品种,产量低、品质差,没啥收入。县里推荐种植“燕凤”,授粉和增收一举两得。
目前,迁西县“燕山早丰”板栗种植面积占比达90%,而且已有抗病性弱的趋势,错峰销售的“晚栗”又因品种杂,品相难以保证,价格一直上不去。为此,迁西县“双管齐下”,一方面对“燕山早丰”进行提纯复壮,一方面引进优质板栗新品系,在8个乡镇建设3200亩的优种栽培示范基地。郝庆有家的板栗园便是优种栽培示范基地之一。
“在一次县里组织的品种推广会上,工作人员介绍‘燕凤’不仅抗旱、营养需求低,还高产,正适合我家的山脊地。”郝庆有说,在迁西县板栗研究中心指导下,他开始试种这个新品种。3年下来,“燕凤”因与“燕山早丰”错峰上市、价格稳定,成了增收“奇兵”。
尝到了优选品种的甜头,今年,郝庆有还试种了“大叶晚”“硕丰”等品种,产量都超出预期。
品种优、品质好,迁西还在板栗深加工上做足文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即食小包装板栗仁、冰镇甜栗、板栗月饼、板栗糕点、板栗酒……如今的迁西,板栗文章越做越活,深加工产品不仅行销上海、大连、广州等180多个国内城市,还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2025年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迁西板栗”品牌价值达40.04亿元,创历史新高。“我们将继续在绿色化、标准化、品质化上下功夫,持续擦亮这块‘金字招牌’。”郭振畅信心满满。
(河北日报记者师源)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