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研究生在厦门实习写剧本 让游戏人物“有血有肉”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一名研究生在厦门实习写剧本 让游戏人物“有血有肉”


一名研究生在厦门实习写剧本 让游戏人物“有血有肉”


邹以清正在岗位上梳理游戏情节。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赵张昀实习生陈欣仪图/厦门日报记者卢剑豪)上周末,戏文专业研一学生邹以清,刚刚结束一段特别的暑期实习:怀揣着对戏剧文学的热忱,他来到厦门,初试游戏叙事设计。

从纸笔间勾勒戏剧情节,到屏幕上构建游戏世界,看似都是“写故事”,邹以清却连连感慨:“这二者太不一样了!”在他看来,这段实习经历更像是一场奇妙的梦想“呼叫转移”,不仅点亮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也让他对这份热爱越发坚定。

【转变】

从“一顿输出”到见缝插针“释放”

在行外人看来,猛一看“游戏叙事”四个字,似乎会对这份工作有些摸不着头脑。“叙,是表达;事,是故事。设计游戏叙事,就是为了讲好游戏里的故事。”24岁的邹以清告诉记者,他来自广州,是中央民族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研究生。暑期实习时,他在厦门一家科技公司,为一款仍在研发阶段的手机游戏设计叙事情节。

从学习中西方艺术史、中外经典戏剧,转而扎入游戏领域这一当代新兴领域,这样的转变是怎么发生的?邹以清说,他本身就是手机游戏深度爱好者,将专业与兴趣结合,是最理想不过的事了。

不过,一切没那么简单。邹以清表示,写影视剧情,基本是创作者“一顿输出”后,让观众自然而然地去接受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但在游戏里讲好一个故事,远没那么简单。例如,刚开始时,邹以清按照专业所学的模式“一顿输出”后,他的主管便委婉地告诉他:这不太对——“如果按我的设计,单单制作剧情的画面特效,就需要花费巨资了,显然这在游戏里是不合适、不现实的。”

但是,这盆“冷水”,并没有浇灭邹以清的热情,而是让他重新思考,并体会到了其中的不同:首先,游戏节奏快,玩家的主线任务就是战斗、升级,没那么多“闲工夫”去关注剧情发展,更不要说慢慢消化其中的逻辑了;其次,游戏剧情的载体多而复杂,在文字、音效、画面等多种形式之外,还有装备道具、人物对话、过场动画等不同的输出方式,如何给每一个环节适配合适的叙事形式,都需要反复调研和调试。简而言之,游戏的故事情节,是见缝插针地“释放”的,最终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这个思维的转变,我花了半个多月时间。”邹以清告诉记者。因此,在他的工作电脑里,有一个个庞大的导图,就如同分镜脚本一样,为每个游戏人物在不同阶段,赋予了性格、道具、对话等。

【情怀】

传播独特的东方审美

“这段实习经历让我受益良多,也让我看到了前路漫漫——目前,只是感受到游戏行业的‘冰山一角’,距离入门还有很大差距。”邹以清告诉记者。

在学习为游戏玩家设计“升级打怪”剧本的过程中,邹以清也完成了自己成长的一次“升级打怪”。他告诉记者,读本科时,他的专业是市场营销,但心里一直揣着学习戏剧的梦,便主动找到了综艺场务、艺人助理、舞台监制等兼职工作;而真正成功跨考戏文专业硕士研究生后,他却想“转行”了——来到游戏行业涉猎后,他发现这里的职场环境更加开放活泼,他的一个个小想法、小创意,都更有落地生花的希望。

带着戏文专业学生和游戏爱好者的“双重眼光”,邹以清也产生了自己的感悟:如果不重视游戏叙事设计,很难真正激发玩家的情感共鸣,带来长久的正向影响。“希望未来更多参与游戏叙事的创作,设计出像《黑神话·悟空》一样有内核、有态度、有文化承载的游戏作品,传播独特的东方审美和中华传统文化。”他说。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