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数字交通”加速跑_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贵州“数字交通”加速跑


贵州“数字交通”加速跑


日前,贵州六车河大桥开启缆索吊装,建设团队凭借无人机牵引技术的成功应用,牵引一根长500米,直径4毫米,重5公斤的先导索,仅用10分钟跨越峡谷,实现两岸拱座“牵手”,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无法人工作业的难题。

在贵州,以数字转型为抓手,无人化的交通建设场景远不止这些。一个人同时“开”六台压路机,当科幻成为现实,铺路也开启了“一键启动”模式。

今年5月,贵平高速路面4标段施工现场,一台摊铺机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缓缓前行,冒着热气的沥青石料均匀地铺撒在路面上,6台无人驾驶压路机紧随其后,一条标准高速沥青路面快速成型。

“这是贵州首次成功应用无人摊铺碾压技术进行路面建设。”贵州交投集团贵平公司工程管理部杨富宇告诉记者,“无人摊碾”精准控制施工碾压轨迹,避免了人为操作中漏压、过压、欠压、超速等问题,保证施工均匀性,提高面层施工质量。

现如今,贵州交通建设行业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通过BIM技术智能摊铺智慧工地系统等技术和装备,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控。推动施工从“经验驱动”向“数智驱动”升级。

在兴义环城高速,东祥隧道用一个看似简单的“跨界组合”——“摄像头+数据平台”的联动,让摄像头秒变“节能指挥官”,照明系统从而实现“智能呼吸”,真正实现“车来灯亮,车走灯灭”的按需照明效果,破解了高速公路传统隧道的“长明”困局。

“系统投用后,隧道日均省电200度,耗电量直降76%,灯具寿命延长2倍,维护成本大幅降低。”运营单位相关负责人算了笔账,按东祥隧道单例计算,每年可节约电费3万元,折算成碳汇量,相当于为地球种下1365棵树,真正实现了节能减排与成本控制的双赢。

近年来,贵州通过构建“智慧扩容、安全增效、产业融合”三位一体示范体系,打造全国山区公路数字化转型样板,直接推动交通数据要素与算力产业、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交通赋能数字经济”路径贡献贵州方案。

在花江峡谷大桥建设中,团队以“数字桥梁”为依托,探索大数据建桥新实践。采用物联网传感数据采集与无线数据传输,结合大数据先进技术应用,以北斗数字化平台管控服务和数据化关联分析能力,提高了系统缆索吊智能化运行,实现了三维精确吊装就位。这一实践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精度,还为未来桥梁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花江峡谷大桥

在牂牁江大桥建设中,团队采用在线BIM技术与工程动静态数据结合,以BIM技术的可视化、参数化、可模拟、可协调特性,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AI等技术,实现工程项目从设计到后期维护的全套数字化管理和模拟优化,能够展示项目简介、生产施工动画、施工进度等关键信息。

牂牁江大桥

…………

“目前,贵州交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已取得一定成效,搭建了数字交通的基本架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初具规模。”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贵州省高速公路运行状态感知网络日趋完善,普通国省道及水运数字基础设施逐步提升,路网资产及智能养护管理系统初步建成,普通国省干线交通情况调查站点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在公路方面,省交通运输厅将通过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围绕“西南山区大通道”总定位,在“一横一纵一环一联线”共计2163公里示范通道上,开展智慧扩容、安全增效、体制机制创新等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任务,提升群众交通出行的便利性和体验感,让用户行驶更顺畅,出行更舒心。

同时,重点做好水运安全监管能力提升工作,在228个码头布设监控设备、1300艘船舶安装智能监测设备,提升水运监测能力,让船舶行驶更安全,救援更及时。在数字经济方面,通过公路和水路的数字化转型,打造贵州省数字交通平台,形成交通的数据大脑,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力维

编辑姚梅

二审王淑宜

三审岳振



编辑: 来源:

分享到:

  • 上一篇
    下一篇

  • 最新动态|成功案例|一览天下|尽收眼底

    全国资讯网(第一时间发布热点话题娱乐平台)
    手机查看(二维码扫一扫)

    全国资讯网,分享全球新闻、热点资讯的实事报道门户,即时提供实用的致富创业项目、资讯新闻、金融投资、竞技游戏、健康教育、电商直播、微商指南、生活常识、公正的项目评鉴,实用性佳、内容社区。